七夕会美食 | 难忘那些年“双抢”时的美味糕点

2023-08-26 17:19:06 [来源:]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盛夏季节,“双抢”是最辛苦的日子,每天早出晚归。那时我们生产队有个惯例,每天上午九点左右,家里人送点心到田头,大家吃点点心,也是休息一会。

所谓点心,也就是农民家里能够自备自制的食品。老南瓜烧白米饭,乌豇豆烧饭或粥,加点糖,已经是很享受的点心了。有时候很简单,就是冷饭,加乌干菜或萝卜干。偶尔有人家送档次高一些的点心,红烧油煎饼,放点糖,再放点酱油,撒一把小葱段,亦甜亦咸,又香又糯。坐在河塘的树荫下吃,一阵风过,真能飘香十里,引人馋涎。

我们家经常来不及做点心,只有一碗冷饭加乌干菜。但只要有时间,祖母尽量变花样做点心。糯米饭、老南瓜烧饭、小煎饼、麦镬烧(即麦摊饼)……麦镬烧的花样最多,可以做成甜的,也可放入嫩南瓜丝,或者葫芦丝,或者倒笃菜,做成咸味。现在听弟妹回忆,做得最多、印象最深的则是茶盅糕。

茶盅糕相对来说制作比较省时间。用冷水和米粉,把和好的米粉放入茶盅中,加点糖,再加米粉至茶盅沿按实压平,在蒸架纱布上扑出,隔水蒸熟即可。说起来简单,要做出可口的茶盅糕却也得下细功夫。米粉要粳、糯比例合适混匀。和水后的米粉粒要搓细,否则蒸熟后就会是一大块粉团,甚至没有完全蒸熟。我祖母还用一个筛子把搓细后的粉粒筛一下。向茶盅放米粉时按压也要适度,按压不够,茶盅糕不成形,局部散了;按压太过,茶盅糕太结实了,吃起来不但费力,而且口感也有变化,有时候还会粘在茶盅上,扑不出来。做得好的茶盅糕,松软可口,不粘牙,还有一种特有的香味。

茶盅糕是福禄印糕的简化。我家以前有一块福禄印糕板,四方的木板,雕有桃子、石榴等图案,一次可做十六个印糕。做茶盅糕的茶盅,是家乡一带用来敬神祭祖的小酒盅,是酒盅茶盅两用的小饮具,现在也有用于喝功夫茶的,但以前农民人家没有喝功夫茶的享受。

祖母做茶盅糕的手艺,我母亲大致学到真传。现在,我们偶尔品尝由母亲制作的茶盅糕,延续着对于旧时岁月和家人的情愫记忆。

送点心到田头的,是家庭妇女或稍大一些的孩子。我爸妈吃完点心通常会到自家私有田摘茄子、药葫芦、青毛豆,或者拔一大把青草带回家给鹅吃。回家时走在河塘上,经过有田水流到河里的河滩时,我会小心观察一下有没有河虾趴在那里,如果有,就小心地踩入旁边的水中,从其尾巴方向用两手轻轻拢近,快速拢住。餐桌上增加了一味河鲜,我回家的脚步也加快了。(南 畈)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© 2023 今日早报网 版权所有,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